来源: 日期:2015-10-12
随着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师的课程职能也相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究和开发课程将成为中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严格地讲,不能用“校本课程”一词来替代“校本课程开发”。因“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课程专业术语,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而“校本课程”仅是口头用语或不规范的书面用语,一般限于自编教材,容易导致课程开发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且极易与“学校课程”、“校定课程”等相混淆。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其实质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础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活动。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以国家课程开发为主体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总体上看,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当然这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不能也不可能顾及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性;况且,世界之大,千人一面是难于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使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面凸现出来。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与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课程并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标志着课程开发主体从中央到外围的实质性转移,证明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具备不断生长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开放组织系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1. 明确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2. 落实教师。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关键在落实教师,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然而,我国教师长期习惯于一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仅满足于课程实施,视教材为圣经。因此,必须唤醒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确立正确或合理的课程理念,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中去。
3. 确定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界限,把多门学科通过事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 联系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绝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5. 编写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将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形成较科学的体系和实践内容,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来,为进一步开发和实施作参考或有利于推广,遵循“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
6. 开展评估。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探索的实践研究过程,成功与失败并存。评估既重视结果,更应注重过程。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目的各异,所以国家很难采用类似于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除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介机构的评估外,还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找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校本课程开发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广大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校本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