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选择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改革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是内涵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与创新建设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各方。
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目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流是好的,取得的成效也是令人欣慰的。但冷静审视,不难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不加优化地照抄古代 “名言警句”,不加净化地引入西方理念信条,并将这些“文化元素”直接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价值观和校训等,而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等主导价值的体现。有的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出现“照搬式”“割裂式”“空心式”“拆迁式”等做法,脱离学校的实际,阻碍了学校文化的本真及价值功能。
针对这些现象及误区,必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坚持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主流文化,兼容并蓄地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传承与创造、弘扬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方向,增加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力,并做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善于独立思考、系统思维,对学校文化建设作出理性判断,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视野,培养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遵循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的规律,使学校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学校文化的培育与建构中,必须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创设,建设创新。依据学校文化表现的形态,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
一是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体现办学追求与价值导向。学校精神文化主要通过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来体现,要避免程式化的表达方式,或是流行的文件用语、报刊话语及上级指示、网络上的“潮人潮语”。要以清醒的自我意识,清晰的思考线索,参照教育方针,结合校情,形成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对生命体验、成长需要、发展方式的把握,彰显本校师生真实生命的真心关爱。以办学理念为统领和主导,通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系统,运用学校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文化精神、“一训三风”、文化形象标识这些具体表达方式去科学、艺术化地呈现。
二是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与制度规范。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要克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过分强调约束,重视局部成效的短视和功利化倾向。要以人本、创新、引导、激动、点燃为理念和遵循,尊重学校成员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相关活动,开拓师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师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发展活力。不仅要使学校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规的要求,更要使制度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人的成长、融入人的发展、化为内在的自主力量,变成具有激励奋进、行为规范的动力供给。
三是在学校文化活动文化建设中,体现教育价值与主体活力。活动文化综合体现了与教育活动同时存在的成员理想追求、行为方式、活动载体与活动成果。学校让学生以生命自觉为基础开展的日常活动是学校教育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形式。创新学校活动文化,重要的是以文化的视角,有文化的自觉,以育人为宗旨,科学地、艺术化地设计策划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立求做到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突出体验、重视过程,形成本色、特色的活动文化作品成果。
四是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体现环境优化与教育之美。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克服重外化、轻内化,重硬化、轻柔化,重变化、轻进化,重强化、轻感化,重物化、轻人化的弊端和现象,要以“物化、人化、文化”三化融合为理念,以实现让环境说话,让人与环境对话,最大化地释放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创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就是要对学校的物化环境、空间进行高品位、高品质的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并尽可能自然地呈显教育、文化、艺术的元素,使学校里的每一部分都成为物化作品,成为感染、激励学生的窗口。
除上述之外,学校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内容,必须引起管理者和学校的重视。
学校文化反映着学校的办学传统、价值追求、管理理念,它以一种习惯感染、思想熏陶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的现实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