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院简介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课题研究 学校文化 学校风采 安全文化 校本课程 家庭教育 经典案例 联系我们
    文化论坛
 ※ 文化论坛
院长 许福源

  大家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网站!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网站是一个展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和进步的窗口,是一个传播和普及学校文化建设知识的平台,更是一个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枢纽。

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平台,增进社会对学校文化和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的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欢迎广大朋友对我院研究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最后,祝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文化论坛
 
谈“做人”-文化论坛-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谈“做人”

田建国

 

汉字中“人”字最好写,只有两笔。现实中的“人”字最难写。因为“人”字大如天,学会做人需要一生奋斗,一生历练,一生感悟。

学会做人是人生永恒主题。学会做人就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按照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恰到好处做人做事。道德规范是最基础的做人标准。在道德规范下,每个人形成了道德理想和道德良心。有道德理想就会知道什么是光荣,应该去做什么;有道德良心就会知道什么是耻辱,不应该去做什么。学会做人要坚守良知,守住人类道德的底线,守护灵魂深处的净土,守望人性本质的光辉。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近年来我们看到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化堕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一再触碰社会良知的底线,不断拷问着人们的心灵。坚守良知,不需要你有过人的才华,不需要你有远大的志向,也不需要你有超凡脱俗、不同反响的能力,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是有抱负能力的人,越是应该自觉主动、矢志不渝地捍卫良知。这是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责任,也是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所在。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做人是笫一位的。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做人道德的重要。甲骨文中就有“德”字,其后金文中出现了“道”字。明代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行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把深沉厚重排在第一等,是因为它体现的是正理德性,厚德厚道,核心就是做人,就是道德。

《资治通鉴》中对德才关系作过精彩论述: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统帅。德才兼备者叫做“圣人”,无德无才者叫做“愚人”,德胜于才者叫做“君子”,才胜于德者叫做“小人”。

目前,国外对做人、道德高度重视。著名的IBM公司在中国选拔人才把握三条:必胜的信念,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美国微软公司喜欢三种人:有激情的人,努力工作的人,聪明的人。国外选拔优秀人才标准主要参考六个方面: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把品行放在首位。它们之间什么逻辑关系?有五句话可以简要概括: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则变得非常盲目。

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做人要求。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不管你兴趣在哪里,都必须选修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这门课上,不仅学习西方传统经典(柏拉图、笛卡尔、马克思等),而且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例如中国的孔孟之道)。课程围绕“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无论学生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懂得“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古今中外优秀人才成长表明,做人是魂,做事是根。树魂必立根,立根须树魂。魂之不存,根将焉附?做事离不开做人,做人离不开做事。做人直接影响做事态度。人的潜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发挥;人的成就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实现。做事就是做人,做人就是做事。有位著名企业家讲,人都做不了,还做什么事,只能做坏事,只能害人。有位艺术家也讲过,三分演戏,七分做人,这是饱含哲理的至理名言。做人是主导,做事是基础;没有做人,做事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学会做人,首先要认识做人为本。一个人做人做事都是相通的,但做人为本。只有首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好事。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如果我们重智轻德,忽视人的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导致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按照片面发展理念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今天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沒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够发达造成的,相反,它们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的贫乏己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存在。如果回避价值理性,依靠工具理性,其结果必然是做人的残缺,社会的倒退。                           

做人理念缺失必然导致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的主导倾向是:重视现实,轻视理想;热衷功利,漠视义理;珍视个人,忽视社会;关注物质,鄙视精神;趋附感性,拒斥理性。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可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曾经讲过,空军飞行员飞行技术不好不行,但飞行技术很好,一飞就飞到敌人那里去了,打自己国家更不行。才高而缺德是灾难。

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有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意大利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 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专业技能学习、谋生手段训练、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一切成功是做人成功,一切失败是做人失败。做人成功,不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成功也是暂时的。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事情,但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道德、人品文章只有融为一体,才能产生一种真实的内在力量。

    学会做人,还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道理是一门学问,有许多经典,有许多实例,有许多楷模,有一套循序渐进的做人标准。第一步,做好人和善人,不要做坏人和恶人。第二步,做君子,不做小人,就是做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第三步,做志士仁人。志向远大、胸怀天下、任重道远、意志坚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第四步,做圣人贤人。具有大智大德、大义大勇,担当大任。成就伟业、治国兴邦、造福天下,成为立德、立功、立言,流芳千古的伟大人物。具体讲,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根据做人道理,我们应当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

    学会做人,最重要实现崇高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一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这个人的情感,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人生有四个层次境界。第一个层次,做能够自立的人,帮助自己做事;第二个层次,做有情义的人,帮助熟悉人做事;第三个层次,做有道德的人,帮助陌生人做事;第四个层次,做有信仰的人,帮助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做事。这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世界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凡是以追求自已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 凡是以博得别人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 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

    实现崇高境界,需要从自我修养开始,培养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道德境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倾心公益的志愿行为。人活着要靠物质支撑,但怎样去活,要靠精神支撑,靠崇高境界。人生追求无非两种,一种是追求物质,一种是追求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追求物质,就是追求平凡;追求精神,就是追求神圣,追求崇高。少年时多一些幻想,青年时多一些尝试,中年时多一些淡定,老年时多一些厚重。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价值多向世态下,如何发现自己,掌握自己,发挥自己,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价值在哪里?倾尽所能追寻幸福,实现人生价值,达到崇高境界,是人生思考的重大课题。

    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著名人生四境界学说。最低是自然境界,作为人当然和动物一样有自然境界。高一点是功利境界,人还有功名追求,希望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再高一点是道德境界,你不仅知道自已要好,还要知道为别人好。最高境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身心投入奉献。

君子高在徳上,小人低在德上。知人先知徳,做人先修道。做人既不能犯糊涂,也要装糊涂。比如,对待权,利,色,对待权利,有权比沒权好,可如果有了小权,还想着大权,那你会犯糊涂;对待金钱,它是有用的,可如果把它看作万能的,那你就会犯糊涂;对待美色,能娶个漂亮老婆当然是好事,可如果看见漂亮女人就动心,甚至想占为已有,那肯定会犯糊涂。人还要修炼到难得糊涂。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一个人由糊涂到聪明是不容易的,再由聪明到糊涂更是难上加难。一个人做事应当精明一些,做人应当糊涂一些。做事总会有得失成败,做人应当经得起时间考验。有些时候,有些问题,我们该装傻就装傻。婆媳关系好,一般都需要装聋作哑,清官难断家务事。凡事论曲直,路窄林深,装傻充楞其实是大智若愚,以糊涂表现做人的胸襟气度,以聪慧展现做事的果断敏锐,是许多人才成功的规律。

学会做人要培育人品,稳定的价值标准和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的综合体现。在人的所有素质中,人品是笫一位的素质,相对于其他素质,人品更具有基础性、贯穿性、真实性、可靠性,更能说明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知识能力不够,可以补充提高,而人品人格一旦定型定位了,改起来很难。如果人品靠不住,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都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随时都会起变化。选拔干部,必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在注重人品的基础上,再去讲政治,讲水平,讲业绩。一个干部良好的人品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令而从,不怒而威。

一个人的人品必然会贯穿到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家庭生活、工作态度、社会活动等一切领域中,周围的人心知肚明,自有公论。如果一个人很虚伪,不诚实,喜欢搞些作弊作假的事情,必然说假话,报假数,不可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处处为自已打算,不可能坚守原则,保持对组织的忠诚。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亲人,朋友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不敬,不可能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会做人要加强做人修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细微之处见做人,细微之处见人格。小事是面镜子,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其实,反复做一件小事,其实就是在做成一件大事。成功是出色的平凡,每件小事只要做得出色了,就很了不起。把每一件平凡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小事做好了就不简单。古人讲,“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世界上的事太普通太平凡,想要做好是很难的。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 而纯椊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小事、平凡小事做好了,就可以成为伟人。胡适认为,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差不多”先生手上。鲁迅说,中国国民“马马虎虎”这个病不治好,中国沒有救。毛泽东干脆就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他自已就是个很讲认真的人。

    因此,我们要在做人修养上,重视细节,认真做事,现于言表,见诸行动。善于在日常小事上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每个人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是一种善行的积累和心灵的净化。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小善变大德,形成自觉自律,真正将人格健全完善落到实处。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所有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易惠天下 鲁ICP备17005469号-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61601 传真:0531-86961601 Email:xxwhyjs@163.com
学校文化,山东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研究,学校文化交流,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文化,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关闭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